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

阅读:0
听报道

中式市场经济的缺陷在于没有自由的思想市场,导致中国无创新无持续竞争力

 

周五看记者对诺贝尔奖得主科斯的视频专访。在回答关于中国赶超美国的话题时,102岁高龄的科斯说,“中国是否能超越美国是一件事,让中国变得更好是另外一件事。这是中国的政策制定者们应该考虑到的”。

在《变革中国》一书中,科斯回顾中国30余年改革史,认为是包产到户、乡镇企业、个体经济、经济特区四个领域发生的“边缘革命”,使中国磕磕碰碰走向市场经济。循着这条市场经济之路,中国经济总量超越美国并非难事,然而,正如科斯之问:如何“让中国变得更好”。

在《变革中国》结篇,科斯并不认同对中国特色市场经济的如下描述:中国政府的有形之手和中共执政的强大能力。他认为,这两点非常重要,但却没有抓住问题的关键。

科斯指出中式市场经济有两大缺陷。

一是,中国经济即使在本世纪中叶成为全球最大经济体,如果不能提高创新能力,中国的生产力水平依然只能排在中游。这将是“现代人类史上一个前无古人的例子:世界上最大经济体并非生产力最高的”。另一个缺陷则是中国制造的产品遍布美国家庭,但美国消费者却很少知道中国品牌。因为中国企业严重依赖订单化生产,从国外拿单,贴牌生产,行销海外---科斯称之为“没有产品的生产”。这背后的原因是创新乏力和缺乏独一无二的市场。

是的,创新不足在这两个缺陷中都被提及,这正是科斯认为的中国经济的症结所在。对症下药,仅仅依靠市场经济的改革已然不行,需要的是思想市场的勃兴。

目前,中国已经是世界上最大的博士产出国,却不能回答“钱学森之问”: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?

科斯认为,“在严格的政府控制下,中国大学越来越善于迎合教育部,而不是提供创新性的研究和教育项目,这种情况与改革前的国企没有什么本质区别。”

关于中国教育存在的问题,我们身在其中,感触更深。看看大学校长正部级、副部级的身份,看看被教育部卡得死死的学科设置,看看大量浪费纸张毫无价值的论文期刊,这和当年国企政企不分、经营内容被严格限制、产品缺乏市场竞争力有何不同?

不仅仅是教育。半年前,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美国所所长袁鹏发表署名文章《中国真正的挑战在哪里》。文中将“维权律师、地下宗教、异见人士、网络领袖、弱势群体”视为威胁国家安全的“核心”。这正反映出在法律和政治领域,并不存在思想的市场,只有思想的垄断。

 作家林达曾经参观美国某市的“人权节”。这一天,各类组织在广场拉起横幅,散发宣传品。他们之间的观点各不相干,甚至针锋相对。但在现场,他们比邻设摊,友好相处,把所有的精力都用在向过往行人兜售自己的观点上。林达说,“言论摊”在这里就象小吃摊一样在争取人们的光顾。

我想,林达的所见正是现实版的自由的思想市场。

自由的思想市场,前提是承认思想的多元,给多元的思想以平等自由的竞争机会。谁能获得更高的市场占有率,取决于思想的社会认同度,而不是强力垄断。这当中自然会有你或我不认同的思想,但对策不是消灭它,而是提高自己的认识程度,同时宣传和推广自己认同的思想。由此,这个自由的思想市场的结果,也将是优胜劣汰。

在《变革中国》中,科斯说“思想之所以重要,是因为只有在与无知和偏执的无尽无限的斗争中,真理才会展现其面目;并且,没有真理可以一劳永逸地赢得胜利,也没有权威能够作为真理的决策者。”

科斯讲到一个故事。1980年,诺贝尔奖得主弗里德曼到访中国,为政府官员进行了一周的培训,主讲价格理论。午餐时,中国赴美考察团成员、物资分配部门的部长和第一副部长,想询问弗里德曼到美国到底该去见谁,去考察什么。他们问的第一个问题是:“请告诉我们,在美国,到底由谁负责物资分配?”。

这正是垄断的思想市场的结果。

只有具备自由的思想市场,中国才会真正有创新的能力,才能保持经济发展的可持续。

 

 

话题:



0

推荐

周勇

周勇

9篇文章 10年前更新

财新视频副总编辑。先后任山东卫视新闻部制片人、中央电视台《经济半小时》出镜记者、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评选活动执行总导演、大型纪录片《中国国情报告》执行总导演,阳光卫视副台长。作品曾获中国电视奖舆论监督类一等奖,并获评中国广电学会“全国百佳电视节目主持人”。2003年获《财经》奖学金。

文章
  • 个人分类
全部文章 9篇